
行業新聞
煉鋼時用的鐵水高效除渣劑
2017-02-07
復合鐵水高效除渣劑,適用于鋼水、鐵水的除渣、保溫。 高效除渣劑是多家*級科研單位,經歷五年共同研發的新型復合高效除渣劑。其產品質量經過實際使用證明,產品質量在*內*業中處于*水平,可與*外同類進口產品媲美,而價格遠低于進口產品?,F與*內3000多家企業和爐料公司常年供貨并出口*外,它的主要原料為火山灰礦物質,主要成分為硅酸鹽,經過特殊加工配比而成,主要應用于鑄造過程中鐵水、鋼水溶液的除渣、保溫。
卷取溫度對軋制雙相鋼的顯微組織有重要影響,合理的卷取溫度應是既避免鐵素體時效,又保證得到清潔的鐵素體和一定體積分數的等軸鐵素體+馬氏體組織。而且,在同樣的卷取溫度下,碳含量增加,馬氏體相體積分數迅速增加;卷取溫度下降,馬氏體相體積分數上升。因此應在保證DP鋼組織的前提下,盡量選取上限卷取溫度,以緩解卷取機的壓力,也有利于獲得所需的組織和性能。對于C-Mn系或C-Mn-Si系熱軋雙相鋼,卷取溫度應控制在馬氏體轉變點之下,一般<200℃,以抑制馬氏體回火和鐵素體時效來得到較低的屈強比。
在奧氏體低溫區軋制時,道次間易發生靜態回復與靜態再結晶,需要幾個機架的變形量累積起來以達到誘發動態再結晶所需的臨界應變量。因此,在精軋機組的F1~F3機架采用大壓下軋制方式(壓下率>50%),通過奧氏體的亞動態再結晶實現晶粒細化,在相對低溫軋制的F4~F7機架對未結晶奧氏體采用一定程度的累積變形,以保證帶鋼板形和獲得硬化的奧氏體。研究表明,終軋溫度為900℃或更高時,會出現貝氏體、馬氏體比率增大,使屈強比增大;終軋溫度低于800℃時,則變形組織保持不變,屈強比增大。故終軋溫度應限制在800~900℃的范圍,因為在此溫度內,能夠形成鐵素體+馬氏體組成的雙相組織,從而得到0.7或更低的屈強比。因此將終軋目標溫度定為820±20℃,并盡量保持勻速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