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大提升鋼的強度-匯金*標硅鐵
2017-07-04
匯金硅鐵是以焦炭、鋼屑、石英(或硅石)為原料,用電爐冶練制成的。煉鋼中,硅鐵用于沉淀脫氧劑和擴散脫氧,是煉鋼工業中必不可少的脫氧劑。硅鐵還可作為合金劑用于煉鋼中。鋼中添加一定數量的硅,能顯著提高鋼的強度、硬度和彈性,提高鋼的磁導率,降低變壓器鋼的磁滯損耗。廣泛用于低合金結構鋼、合結鋼、彈簧鋼、軸承鋼、耐熱鋼及電工硅鋼之中,常用來制造單晶硅或配制有色金屬合金。
低溫卷取工藝的原理是在終軋后的冷卻過程中完成大部分的奧氏體→鐵素體相變,而在此后的快冷階段利用層流冷卻等設備迅速將鋼帶冷卻至馬氏體相變溫度以下,將帶鋼在100~300℃范圍內利用大型卷曲設備進行低溫卷曲,獲得鐵素體+馬氏體組織。卷取溫度一般需低于300℃,以避免貝氏體形成,同時也避免鐵素體的時效和馬氏體的自回火。這種工藝的特點是減少了合金元素含量,降低了成本,但對工藝參數控制要求嚴格,尤其是終軋后的冷卻工序,控制較困難,且需要采用較大功率的卷取設備。
中溫卷取工藝的原理是在帶鋼的合金成分設計中適當加入Mn,Mo等增大奧氏體的淬透性的合金元素,并適當加入Cr,Mo等合金元素提高奧氏體在常規卷取溫度范圍內的穩定性,使之在其連續冷卻過程中,介于奧氏體→鐵素體和奧氏體→貝氏體轉變的溫度區間內有一個奧氏體亞穩無相變區間,稱為“卷取窗口”。終軋后的鋼板在連續冷卻過程中先完成大部分的奧氏體→鐵素體相變,并在“卷取窗口”溫度范圍內進行無相變卷取,在卷取完后空冷到室溫的過程中殘余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終獲得鐵素體+馬氏體兩相組織。這種軋制方法的卷取溫度為500~600℃。